top of page

不是你太情緒化,是你的內在傷痕在求救

  • 作家相片: Nithael
    Nithael
  • 3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每一次「突然爆炸」的情緒,往往不是現在太脆弱,

而是過去沒被理解的傷,正在敲門。

一起來看見情緒背後的呼救訊號,學會更溫柔地照顧自己。


你不是太敏感,你只是太久沒被理解


你有過這種時刻嗎?

明明只是一句話、一次請求,你卻忍不住情緒翻湧,眼淚突然滑落。


你責怪自己:「是不是我太情緒化?怎麼又這樣?」

但真相是——那不是「現在的你」太脆弱,

而是「過去的你」太久沒被好好安慰。


「妳怎麼又這麼不懂事?」她從小就聽這句話長大


小柔是一個總是替人著想的女兒。

從小,她就被父母教導「要體貼、要忍耐、要幫忙家裡多一點」。

她努力讀書、照顧弟妹,從不抱怨。


但每當她自己也需要安慰、需要被看見的時候,

換來的卻是——

「妳怎麼又哭?那麼小的事也受不了?」

「我們都是為妳好,妳怎麼一點都不懂事?」


於是,小柔長大後,即使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、

也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,

只要有人對她說:「妳幹嘛這麼敏感?」

夜深人靜時,她就會瞬間崩潰,淚水失控,連自己也搞不懂為什麼。


這不是現在的她太脆弱

,而是從前那個「總是努力卻得不到理解的小女孩」還住在她心裡,

那份委屈與渴望,從來沒有人真正聽見過。



情緒背後,是未癒合的創傷記憶


心理學稱這種情況為「情緒觸發」——

當下的事件勾起了過去的記憶。

那些未被安撫的痛、長期被壓抑的需求,一直都在。


直到某一刻,它們終於找個出口爆發——

不是為了毀掉你的人生,而是為了說出一句話:

請你看見我,好嗎?我一直在等你。


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越是壓抑,崩潰就越突然。

你不是情緒失控,而是內在太久沒被照顧。


怎麼開始照顧自己?


以下是幾個你可以嘗試的練習,幫助自己與情緒和解:

項目

類型

練習

1

情緒日記練習

每天花3分鐘,寫下「今天我發生的事情讓我有什麼感覺?

這個感覺像不像小時候的某個經驗?」

2

設立情緒停損點

當你察覺自己快要爆炸,允許自己先離開現場, 重複幾次深呼吸, 問自己:「這個感覺哪裡來的?為什麼有這個感覺?」 讓自己練習去感受。

3

對內在小孩說話

找一個安靜的時間,閉上眼,

對你內在受傷的小孩說:「對不起,讓你撐這麼久了。 有我在,我們來聊聊吧!」看看他會對你說什麼。

4

尋求陪伴與支持

不要害怕向值得信任的朋友、醫療或用任何你可以放鬆的方式來探究。有時候「療癒」,不是獨自撐過去就好,而是學會與問題對話及共存,才有更多改變的可能。


你值得被理解,也值得學會理解自己


當你「一點小事就情緒失控」,

那不是你太玻璃心,而是你的大腦和身體正在保護你。


它不是來對你發脾氣的——

它是來提醒你:「你也值得被好好照顧。

當你開始願意聽見這些訊號,療癒就已經開始了。


自我療癒的第一步,就是從不再責怪自己開始,

學會理解這些「觸發」背後,其實是一段未被處理的過往。





 
 
 

留言


​© 2023 by The light of Nithael

01

bottom of page